铱钽涂层钛阳极,通常由钛基体(Grade 1或Grade 2工业纯钛)通过热分解法在其表面负载一层含铱(Ir)和钽(Ta)元素的金属氧化物活性涂层。涂层厚度一般在1~20微米之间,常见比例为IrO₂:Ta₂O₅ ≈ 7:3 或 6:4。
该复合涂层赋予钛阳极高的电催化活性和优异的抗氧化腐蚀能力,特别适用于在高电流密度和强酸强碱环境中运行的电解体系。
铱氧化物(IrO₂):具有极高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特别适用于析氧反应(OER)和析氯反应(CER)。
钽氧化物(Ta₂O₅):本身导电性较差,但稳定性强,能显著提高阳极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涂层附着力,延长使用寿命。
这种协同结构是铱钽涂层钛阳极区别于单一金属氧化物阳极的关键所在。
铱钽涂层钛阳极的涂覆工艺主要采用热分解法(thermal decomposition),步骤如下:
表面处理:将钛基体进行喷砂或酸洗处理,去除氧化皮层,增强涂层附着力。
涂液制备:配制含铱、钽金属盐(如氯铱酸、氯化钽)的乙醇或正丁醇溶液。
涂布过程:通过刷涂、浸涂或喷涂方法将涂液均匀涂布在钛基体表面。
烘干及热分解:在400~500℃温度下进行多次烘烤,使金属盐分解形成稳定的氧化物涂层。
多次重复:通常需要10~20次反复涂覆与热解,以达到所需厚度和均匀性。
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涂层成分比例,可以调控铱钽涂层钛阳极的电化学性能。
优质的铱钽涂层钛阳极应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涂层均匀性:无明显孔洞、裂纹或剥落;
附着力强:通过拉力测试和热冲击测试不剥落;
电化学活性:析氯电位在1.1V(vs. SCE)左右,电流效率高;
寿命长:在工业电解条件下使用寿命≥3年以上。
铱钽涂层钛阳极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电化学工业领域:
在隔膜电解法和离子膜电解中,铱钽涂层钛阳极常用于阳极位置进行NaCl溶液电解,其优异的析氯活性与抗酸腐蚀能力显著提升氯气产率并延长设备运行周期。
相比传统的铅阳极或石墨阳极,铱钽涂层钛阳极具备:
更低的析气过电位;
不污染电镀液;
可精确控制镀层厚度与结晶质量。
特别是在三价铬电镀、无氰镀锌等环保工艺中,铱钽钛阳极是最佳替代方案。
在电催化氧化有机废水时,铱钽涂层钛阳极能够有效降解COD、氨氮和重金属离子,并可产生羟基自由基等强氧化剂,提高处理效率。
典型应用包括:
印染废水电解;
高浓度焦化废水处理;
线路板蚀刻液循环回收。
在海水电解制氯、次氯酸钠发生器中,铱钽涂层钛阳极具有极强的耐腐蚀性能,可抵抗Cl⁻、Br⁻等卤素离子侵蚀,是海水环境下不可替代的电极材料。
铱钽涂层钛阳极相比传统阳极材料具有显著优势:
性能指标
铱钽涂层钛阳极
铅阳极/石墨阳极
析氯/析氧效率
高(>95%)
中等(约70%)
导电性
优良
一般
耐腐蚀性能
极强(尤其是酸性介质)
差
使用寿命
3~8年(取决于负载密度)
0.5~1年
环保性
无污染、可回收
铅析出污染严重
此外,铱钽涂层钛阳极可根据不同电解体系定制配比、形状与结构,如网状、管状、板状、多孔型等,具有高度可定制化能力。
随着“双碳”战略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铱钽涂层钛阳极正向以下方向持续进化:
提高催化效率:开发更高比表面积结构(如3D泡沫、微纳结构);
降低贵金属用量:通过掺杂改性、梯度涂层等手段降低Ir用量
拓展新用途:如制氢电解、二氧化碳还原、电池回收等;
延长阳极寿命:优化热处理工艺与粘结层结构,提升耐磨抗剥落能力。
尤其在高值废水回收、新能源材料提取、电催化合成等新兴领域,铱钽涂层钛阳极的技术潜力巨大,值得工业界重点投入研发。